当前位置 : 首页 > 辛亥研究会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时间 :2018.12.08     作者 : master

岳阳市第十二中学   项 忠
 

  一百多年前发生在中国的辛亥革命,以推翻满清的统治,结束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彪炳史册。辛亥革命催生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因而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和亚洲的政治版图。不仅如此,辛亥革命对中国的社会面貌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那就是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一、剪发辫
  男子留发辫是满族的习俗。清军入关,在全国的统治建立之后,男子蓄发辫的习俗就被推广到全国。因此,发辫被反清志士视为清朝统治的标志和满清贵族奴役汉人的象征。尤其清末在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的留学生中,发辫被称为“猪尾”,欲除之而后快。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发辫的法令:“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20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违法论。”对剪发辫一事,1912年1月2日,英国驻南京领事伟晋颂在致英国驻北京公使朱尔典的信中,对浙军光复南京时,在市内强行剪辫行为的描述写道:“驻在南京的浙江部队用很特殊的方式来庆祝孙文博士当选为临时总统。白天,他们的队伍带着剪刀做武器在各个主要街道上游行,对他们所遇到的所有那些仍然蓄辫的中国人,一律用剪刀剪去辫子。不分男女老幼,所有人的辫子都遭受到同样的命运······”剪去发辫,使中国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犹如脱胎换骨一般。港台歌星林志玲一则洗发水做广告说:“美丽从头开始”。其实100多年前辛亥革命革新社会习俗也是“从头开始”的。
  二、易服饰
  晚清中国男人的服饰一般以长袍马褂为主。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有感于长袍马褂难以充分体现中国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而穿西装打领带又繁琐不便。于是,他受当时日本流行的学生制服启发,请裁缝设计制作了一套新式服装,上衣把立领改成直翻领,前身开四个口,装上四个兜,每个兜上加一个“倒山形”的兜盖;裤子前面开缝,用暗纽,左右各有一个大暗兜。这套新式服装就叫“中山装”。它的最大优点是实用、方便、美观,衣兜里可以放钢笔、笔记本等用品。中山装很快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后来成为中国官方的礼服。改革开放前,中国上自国家领袖,下到普通百姓,都穿中山装。毛泽东穿中山装的画像现在还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许多人原以为以为中山装只在新中国以后才流行。近几年看了些影视作品之后,才弄清中山装其实在民国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的。相反,辛亥革命前流行的长袍马褂现在只能在影视作品中才能看见了。
  三、禁缠足
  缠足源于五代时期南唐皇帝李煜(李后主)。自宋以后,随着纲常礼教束缚的加强,缠足成为妇女普遍遵守的规矩,当然也成为妇女在封建社会受压迫受奴役的象征。因此,放足也就成为妇女从封建桎桔下解放出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此以前,虽在某些特殊的时期(如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个别的志士仁人提倡放足(维新派也曾在许多地方设立禁缠足会),但以政府颁布法令的形式下令禁止缠足,则是始于辛亥革命。据文献资料记载,1912年,阎锡山看到教育和劝导方式对放足无济于事,于是开始动用警察力量。专门派“查脚员”挨家挨户执行缠足禁令,对缠足的课以重罚。再比如说西安、开封,严禁缠足妇女出入公共场所。在烟台,甚至警察当众拆卸妇女的裹脚布,含有示众的意味。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缠足这一束缚了中国妇女1000多年的陋习在辛亥革命后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四、废跪拜
  “跪拜”是有损人格尊严的封建礼节,它是与封建等级制度相适应的,其内容十分繁琐,根据身份和场合的不同,有三跪九叩、长拜作揖等讲究,据说乾隆年间,清政府就曾经为外国公使觐见皇帝是否要跪拜而与外国使臣争执不休。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由于 “跪拜礼”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宣扬“自由平等”思想格格不入,很快遭到禁止,取而代之的是“鞠躬” 或“握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有一位老人专程来见他,见面后,孙中山同他握手,老人却要行三跪九叩礼,孙中山急忙扶起老人道:“总统在职一天,就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老人问:“那总统离职以后呢?”孙中山说:“总统离职以后,又回到人民中间,和老百姓一样。”“废跪拜礼”反映了辛亥革命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倡导民主平等的思想。
  五、改称谓
  辛亥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思想在称谓上的体现是:以前普遍使用的“大人”、“老爷”,被“先生”,“君”等称呼取代。孙中山在以大总统名义颁布的命令中说:“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以后,闻中央各地方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六、用公历
  公历是当前世界上通用的纪年方法。它以传说中耶稣(基督教创始人)诞生的那一年作为公元元年。以公元元年为界,向后推算称为公元XX年;向前推算,称为公元前XX年。在辛亥革命前,我国使用干支纪年,同时也用帝王的帝号或年号纪年。由于没有与国际通用的公元纪年接轨,我国纪年与世界其它国家的纪年方法在换算上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提出改用阳历案,开始使用公历纪年,同时以中华民国纪元,以中华民国建立的1912年为民国元年。孙中山的提议获得了参议院多数代表的赞成,自此,中国一直采用公历纪年。
  七、男女同校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近代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出现。新式学堂(校)最初只收男生。后来随着西方思潮对中国的影响,清末民初女子学堂(校)出现。辛亥革命前,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新式学堂(校)一般不同时招男女生。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受到强烈冲击,男女开始同校学习。人们一般认为男女同校始于1920年。陶行知在1919年12月7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务会议上正式提出了  《规定女子旁听法案》,并建议次年正式招收女生。这个法案最终获得通过。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招收了中国最早的男女同校的女大学生。
  综上所述,由于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具有浓厚的封建等级色彩,随着近代中外交往的不断加深,社会习俗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而作为反封建性质的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有的还用法令的形式加以推行(如禁止缠足、剪发辫等)。从这点来看,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还是一次使中国在社会习俗方面融入世界的社会革命。

 

岳阳民革网 版权所有 2010-2020 湘ICP备19012224号 技术支持: 连线科技
联系地址:岳阳市炮台山路86号民主党派大院 Tel:0730-8603523
Copyright 2010-2020 by www.mgyysw.cn
湘公网安备 43060202000216号 | 旧网站入口